人才培养

成都大学药学院教师党员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孤残)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4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切实落实“三全育人”,帮助困难学生成长长才,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制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一对一帮扶教师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帮扶对象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全部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在学生资助政策范围内优先资助。学院以2020级建档立卡(孤残)学生进行试点,建立教师党员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做到精准施策,帮扶按照专业教师党员与学生专业方向进行分配,教师党员人数与对应专业学生帮扶人数比例超过1:1的,超过的学生由行政实验教师党员帮扶指导。

三、帮扶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三全育人体系,激发困难学生的内生动力,强化教师党员的育人能力,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四、帮扶时间

建档立卡(孤残)学生大学一年级起直至大四毕业。

五、帮扶方式

根据建档立卡(孤残)家庭学生受助情况调查问卷,从专业学习、个人发展、经济消费、发展目标、受助情况、面临压力、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需求方面入手,对学生需求“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实现精准帮扶。

(一)开展学业帮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党员作用。对学生专业课的难点、疑点进行答疑解惑;与学生一同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式,细化当学期课程成绩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二)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背景。发掘学生个性优劣势,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作用,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情绪变化,正确引导,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每学期至少一次深入学生寝室,三次线下谈心谈话,一周一次的线上互动。如有帮扶学生心理异常及时上报班主任或心理辅导员。

(三)加强日常随访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生活,丰富大学生活,及时关注其经济状况,杜绝网贷、骗贷等不良事件发生。

(四)根据被帮扶学生的自身特点,引导其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运用教师党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优秀校友等社会力量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实习就业机会。

(五)每年组织教师党员选定一名帮扶对象家庭进行集体走访慰问。

六、帮扶制度

学院以5个教工党支部成立帮扶教师党员队伍,进行帮扶教师选拔,落实帮扶学生和教师党员。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学院党委书记

副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

成员:学院党委委员 支部书记

办公室:学院党务专员 学生资助工作辅导员

各教工支部成立帮扶工作小组。为做好帮扶工作,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其他党员教职工为小组成员。

(二)考核监督工作机制

学院党委定期组织督查,每学期由帮扶小组组长向党委作工作汇报。对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特别是帮扶对象倒退严重的现象,将纳入党员民主评议考核。

(三)确立扎实的结对帮扶措施

1.建立健全互评制度。每学期期末教师党员和帮扶对象均填写《一对一帮扶互评表》进行互评,举行党支部党员大会进行审评。

2.帮扶工作交流列入党支部会会议内容。要求教师党员记录帮扶情况、措施和效果。

3.每学期组织一次帮扶对象座谈,通过座谈会了解帮扶对象的进步转化情况,收集帮扶对象的意见及建议。

4.帮扶工作汇报列入组织生活会个人思想汇报条目。每年开展一次一对一帮扶思想汇报会议,通过汇报制度监督教师党员的帮扶职责。

5.开展常态化帮扶工作。为确保帮扶工作的经常性、连续性,把教师党员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孤残)学生工作列入党员的“规定动作”,要把党员帮扶与教师授课同等重视,将帮扶工作开展与党组织建设结合。

(四)树立帮扶困难学生“三全育人”责任意识

实施教师党员一对一帮扶工作是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求教师党员深入学生,真做实做,切实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达到智志双扶的作用。同时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有利于教师党员党性的提升,也是高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落地落实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