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的方案制定、修订程序
(一)根据各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等为标准,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与要求,对培养要求进行制定、修订,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本专业3~5名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培养要求的制定、修订专家组,广泛进行研究,结合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修订培养要求初稿。
(三)各系对培养要求初稿进行广泛征求意见,讨论修改。
(四)各系组织专家对培养要求进行研究讨论,广泛征求社会需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学院组织专家对培养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培养要求审批制度
(一)审批程序
各系制定审核→学院审核→学校专家审核→学校备案→实施。
(二)审批原则
培养要求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不仅要体现学院的定位,体现学院指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路线,还要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培养要求要严格执行,并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具体为:
1.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
2.适应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要求,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学院的要求,人才培养要求特色明显。
3.人才培养要求依据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否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保证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系完整。
4.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5.培养要求符合目标要求,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6.将现代计算机、信息和管理技术的知识引入培养要求和课程内容。
7.有人文素质课程学分、科学实验环节学分、科学技术竞赛环节学分。
8.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独立的实验课程并重视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高。
9.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整,计划措施操作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