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文学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联结,激发学生思辨能力,2025年5月11日下午6:30,药学院研究生“非常红的队”阅读团队在药学院活动室开展了一场以“理想与现实:谁才是人生终极指引?”为主题的辩论赛。团队成员分成两个队伍代表正方和反方,两支队伍唇枪舌剑,围绕毛姆笔下的永恒命题展开思想交锋,大家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学与哲思碰撞的盛宴。
辩题聚焦经典,理想照进现实
本次辩论赛以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弃俗追梦”的故事为切入点,设置核心辩题“人生路上,应仰望月亮还是捡拾六便士”。正反双方从文学解读延展至现实议题,就“理想主义的纯粹性”“现实责任的边界”“个人选择与社会价值的平衡”等维度展开多层次攻防,现场金句频出,引人深思。
攻防激烈:诗意远方VS烟火人间
正方以斯特里克兰德的艺术觉醒为例,强调“理想是灵魂的必需品”:“若梵高屈从于现实售卖劣画,若李白囿于仕途放弃诗酒,人类文明将失去最璀璨的星光!六便士能饱腹,但唯有月亮让生命免于荒芜。”辩手杨心茹引用尼采“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哲言,呼吁青年勇敢冲破世俗框架。

反方则犀利反击,提出“无根基的理想主义是空中楼阁”:“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的极端选择,本质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现实中‘六便士’并非铜臭,而是责任与温情的载体。”正方辩手刘瑾源以张桂梅扎根大山、黄文秀扶贫奉献的事例,论证“理想需扎根现实土壤方能绽放”,引发深思。
以辩促思:在经典中寻找当代答案
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反方凭借扎实的案例与逻辑领先于正方,大家都意犹未尽。最后张钰苹同学做出总结“这场辩论不是为了否定‘月亮’或‘六便士’,而是希望我们在经典叩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方程式。” 
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在药学院门前汇聚共同合影。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学经典《月亮与六便士》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勇于思考、辩证的潜能。非常红的队将继续坚持初心使命,策划并开展更多富有意义的活动,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