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特殊性,并为了不断丰富研究生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定期或半定期的学术研讨进行学术交流,2023年5月31日上午10时,成都大学药学院2022级药理学专业研究生以“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主题,在线上顺利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议邀请了药学院彭西教授进行指导和点评,由22药理学专业谢俊同学主持,22级全体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研讨会。
三年的疫情肆虐使同学们对新冠病毒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这段难忘的经历,22级药理谢俊同学选择解读奥密克戎病毒,内容包括Omicron的特点和生命周期、潜在靶标、预防和治疗现状,让参会人员更清楚地了解了Omicron的结构特点、预防和治疗药物,并给了一个忠告:Omicron不会是最终变体,甚至产生一种更糟糕的、与Omicron无关的变体。
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研究学者提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通过使调节性细胞死亡(RCD)表现出足够的抗原性和佐剂性,RCD屈服于应激细胞来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22级药理杨思宇同学分享了ICD的相关科普,并指出了ICD的发展潜力,包括ICD诱导剂的临床潜力。
溃疡性结肠炎(UC)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病程漫长,病情反复、轻重不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治疗对UC取得重大成就,22级药理钟饶同学从治疗方面分享了UC相关的症候模型。
膀胱内灌注衰减活菌卡介苗(BCG)是中、高风险无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22级药理李志昊同学分享了卡介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膀胱癌的机制,卡介苗在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浸润的同时,在肿瘤微环境中诱导PD-L1的表达,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
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或色素减退的发生是皮肤病学和美容学中的常见病症,22级药理王程同学分享了从调节炎症的角度为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炎症因子可能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黑色素生成相关信号通路(如蛋白激酶A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从而促进或抑制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皮肤色素沉着过程。
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发生的自我修复和伤口愈合,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22级药理刘佳敏同学向参会人员科普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过程,“肝纤维化包括炎症前、炎症、炎症后阶段,各阶段中基质降解酶发挥了重要作用:TGF-β抑制间质性胶原酶的活性,刺激TIMP的活性,因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会议的最后,彭西教授提出了此次研讨会的不足,包括会议上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进展的梳理不够清楚等等,另外还给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关于PPT技巧的建议,比如PPT讲解时长的把握,“要将看过的文献好好理解吸收再通过PPT输出给同学们,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希望同学们把握每一次课题汇报,”彭西教授说道。
春风得意时,少年凌云志。本次会议加强了不同专业间的学术交流,使22级研究生同学了解到了不同疾病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升了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和科研意识、奋勇前进的实验精神,为同学们日后实验的顺利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 杨思宇)